查看原文
其他

高海平:晋西北之行

2016-04-14 高海平 太原道


 

 

一大早,我和作家协会的几个朋友一块儿去晋蒙陕交界的我省河曲县。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该县的民歌和二人台两项入选。为了表示庆祝,县委宣传部特举办为期五天的文化演出。我对河曲的民歌和二人台渴望已久,这次终于能够成行,心情格外愉悦。

车子沿大运高速路往北行驶,原平以北我还从来没走过,所以对以远充满好奇。河曲籍作家鲁顺民是我们这次河曲之行的主导和组织者,他对民歌极为热爱,甚至超过文学。刚上车就迫不及待地把陕西民歌大王王向荣的原生态唱片播放开了,车厢里因此就弥漫着这个陕北汉子的粗犷豪放的歌声。我也喜欢听原生态的演唱,不过,此时更感兴趣的是茫茫前途啊。

一点多我们赶到了偏关县,午饭就安排在这里。政府办李主任早早就等在宾馆门口。席间难免杯来盏往。李主任非常热情,对作家老师们充满敬意,频频碰杯。他现在身兼数职,偏关是个小县没有成立旅游局没有宗教局他现在主要身份是县政府办副主任兼任旅游办宗教办主任还是县作家协会的主席。大家开玩笑地说那你应该领数份工资啊。李主任笑着说偏关的经济比较落后年财政还不到一个亿。有个朋友提问万家寨引黄工程不就在你们的地头上吗那块儿的税?李主任说表面是交到我们这里了实际上我们用不上,可使用的也就几千万。大家的话题就转到了文学上。李主任是个干事业的人,中央电视台热播了《乔家大院》他深受启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偏关宣传出去。人常说吃人家的饭嘴软自然要替人家美言因此就一片夸赞声。有李主任这么有事业心的好干部偏关就大有希望啊。最后李主任力邀我们今晚就地留宿继续向老师们请教。大伙儿婉言谢绝了。

赶往河曲之前,要到万家寨引黄工程看看,这是山西的大工程,它就在偏关境内。酒足饭饱之后,我们一行直奔万家寨引黄工程而去。山路弯弯,天高云淡。静谧的高原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纯净如处子。远处的山头上很等距离的分布着烽火台和弯曲的长城。顺民介绍说,这些都是明朝修建的,基本上没有使用过。因为明朝以后这边基本没有出现战事。快进入黄河万家寨工程区话题自然转到了这个引黄工程。朔州文联的王主席告诉说自建国初期开始引黄工程就开始酝酿2003年竣工长达半个世纪,几乎每一任省委书记都在关心此事,最后还是在山西籍书记胡富国任上付诸实施。人们谈论起胡富国书记都念念不忘他在任时所做的几件大事。比如引黄工程、阳城电厂、太旧高速等。说起引黄工程朋友们介绍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当这项工程要付诸实施有关人员去天津寻访当年曾参与设计策划的工程师的有关资料时老工程师感慨万分激动得老泪纵横。他自大学毕业就从事有关引黄的各种测量、设计工作半个世纪过去了对工程望眼欲穿几乎彻底绝望到如今都已退休了才终于听到引黄工程竣工这一消息.能不喜极而泣?此事听来也让人辛酸。


█ 

█ 俯瞰万家寨水利枢纽


█ 万家寨水库大坝。wanggengxu拍摄 


█ 万家寨水库大坝


车子驶进了万家寨水电站。站在大坝上眺望晋蒙大峡谷中的黄河,在高达七十多米的大坝拦截下黄河是那么得清澈宁静温顺就像熟睡的狮子一般。那种威仪那种内敛那种不可捉摸更使人有种惊悚之感。再加上峡谷中风很大呜呜地从河面掠过吹得人毛发直立。黄河我亲临过晋陕段的壶口晋豫段的三门峡还有甘肃的刘家峡.在不同的地界黄河呈不同的形态。刘家峡是那样的宽阔爽朗;壶口是那样的奔越湍急;三门峡是那么得精疲力尽……这都没有晋蒙交界的被万家寨大坝围起来的黄河让人敬畏。虽然我们在太原已经每天饮用来自这里的水晋蒙交界的黄河里的水与通过机械、电力引往几百公里以外的太原的黄河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万家寨水库吊桥。珠峰摄影


随后我们前往黄河入晋第一村——老牛湾。老牛湾离水电站不远,坐船上去很近,但看不到黄河的立体景观。我们还是驱车前往,但要从山上绕过去。几个峰回路转,上了山顶。黄河竟然是一湾碧水,呈S型的峡谷把晋蒙高原分割成两块地理风貌。第一次从黄河身外看黄河,以前都置身其中,只能感受到气势无法体察其形态。今天是看到了,恰似高原地貌中的明镜,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潋滟,犹如一位仙女,线条毕现,婀娜多姿,肥瘦适中。产生震撼的不止我一人,同行者无不惊叹。黄河也有其另一面啊。老牛湾打老远就能看见。我们顺着山势走了老半天才到。对这里最为熟悉的当数作家张发先生了,一到老牛湾他就激动不已。给我们讲当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画画》。小说描写了农村小女孩在画家对其写生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心理状态。这是由一个真实故事所产生的创作灵感。正谈论间,有个中年妇女进入我们的视野。张先生大步走上前去,举着手招呼道,你还认得我吗?想不到那操着南方口音的女人笑着说认得认得。众人皆纳闷。张先生介绍说,这就是当年他小说的原型人物的母亲。张先生就说起当年的故事,女人也回忆往事历历如在目前。张先生给我们讲他的小说后来拍成了电视剧,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并指着某某地点说,就在这儿取的景,就在那儿搭的台。我们随声附和着,眼睛却往周围的风景名胜处逡巡,没有他那么激动。张先生已完全陶醉在往事之中,与女人唠起了家常,我们却融进了风景。


█ 黄河大峡谷,李根万拍摄


█ 黄河大峡谷。wanggengxu拍摄 


老牛湾村名由来,应是因了地理。此处如牛头,旁边两湾绕出两只牛角。最让我称奇的是此处还有古长城连绵入河,烽火台更是如影随形。内蒙古那边也遥相呼应着。就在老牛湾的村头处,有一座方型的砖筑烽火台,高大雄伟地屹立着。兀自在想,当年的战火不会燃烧到这里吧。前面是黄河,对面是悬崖绝壁,谁到这儿啊?这里遗留了那么多古迹,让人去无边地遐想。老牛湾目前也就只有几户人家,大部分都迁移出去了。那个外乡口音的女人听说当年是被贩卖到这里的,想不到她却居住了下来。如今她的男人常年在外打工,大女儿也就是张先生小说中的原型在外地上学,她只是和小女儿住在老牛湾。当我们离开老牛湾时,我心里想,这个外乡女人真是个耐得住寂寞的坚强的女人啊。朔州文联的王主席开玩笑地建议,让我们的秦书记来这里挂职当村长,年薪50万,任期一年。秦书记笑而不答。


█ 俯瞰老牛湾,此图来源于网络,作者佚名



█ 老牛湾望河楼


█ 老牛湾村


刚离开老牛湾,又是一阵暴雨。大家都很庆幸,感谢天公还算作美。如还在老牛湾,那我们不就落汤鸡了吗?游完这里,下面我们就要前往这次的目的地——河曲。为了不走回头路,鲁顺民就建议走内蒙古那边。车子就过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往河曲绕。过了黄河,内蒙古的地貌和植被跟山西完全不同。一律的黄土,一律的灌木。天这时候显得是那么得高、那么得蓝,如水洗过一般。一路上走动的大多是拉煤的大卡车,几十吨、上百吨,如火车隆隆驶过。不仅仅山西有煤,内蒙古的煤也是该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从黄河谷底上了高原不远时,顺民一声惊呼,看彩虹。我们不约而同回望,在黄河河谷上空挂了一弯很壮丽的彩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么地绚丽夺目,这是在钢铁筑就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大自然景观。久违了彩虹。此时此刻我真真正正地才感觉到自己走进了大自然。顺民这时提醒说快到河曲了。我又在想象河曲到底是个什么所在?虽然曾无数次听顺民介绍过但毕竟没有亲临。说话间顺民就指着前方说那就是。我放眼望去,竟是一片开阔之地啊!


█ 黄河大峡谷


晋蒙峡谷不见了,这里是一片平原,海拔只有几百米。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这就是当年山西人走西口的地方吗?应该是和万家寨那里一样的壁立千仞才对啊。然而,事实确实是黄河在这里宽阔出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弧,使这里有了小江南的美誉。怪不得取名为河曲。我原来就没仔细琢磨其名字啊。

河曲的出名就是当年的走西口。一曲《走西口》响彻大江南北,那就是缘于这里。“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那么悲壮,那么凄迷,那么辛酸。当年有多少山西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抛妻别子,从河曲这里过黄河到口外谋生。据顺民介绍,陆陆续续到口外的就有十几万人。目前在内蒙古那边,操着满口河曲话、晋西北方言的随处可见。也就是说当年走西口真正回来的很少,大部分都留在了当地。今天来到河曲,看到河曲的地理特征,我才真正体会到河曲就应该是这样的。处在黄河要塞上的特殊位置,河运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宽阔,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与陕蒙交界,形成三省金三角。南北客商,你来我往,五方杂处。货物集散,市场流通,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盛景。有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了过往的客商,有了淘生计的大军走西口,这里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别致的文化氛围,出现了独一无二的河曲民歌和二人台。

我们下榻在政府翠峰宾馆。王副县长和宣传部的张部长设宴接待我们。作家协会的朋友们是这里的熟客老朋友,而我和另外几个则是头一遭到此地,对这种场面多少有些不适应。又是一番对酒当歌,又是一番谈文论诗。主人看见我们一行旅途劳顿,饭后没有安排活动。是夜,刚好世界杯开幕。

翌日,刚好是周六,王副县长亲自带领我们游览河曲的景观。先是看黄河大峡谷,古战场遗址。这时的大峡谷又与万家寨那里不太一样,两岸的悬崖更像是人工的刀劈斧凿一般。所以同行者就有人联想到大禹治水的传说,黄河的河道应该是大禹开凿的,否则无法解释这种神奇。如果说是大禹开凿的,那么黄河蜿蜒几千里,都是大禹开凿的吗?中国版图上的那么多河流又是谁开凿的呢?当然也就这么一说。但鲁顺民说,还真有学者发表过大禹开凿黄河河道的观点,并且引经据典。看来学人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啊。王副县长指着峡谷出口的地方说,内蒙古也要在这里修建一座水电站。看来山西的万家寨水电站让内蒙古也艳羡不已,索性也建一个。极目远眺真是看见了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我在想,人类有些举动简直不可思议,包括对被视为母亲河的黄河随意的改造,包括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这是证明人类的伟大还是狂妄?假设大禹开凿了黄河河道,那么当今人们修筑大坝是否也就顺理成章了呢?


█ 河曲黄河大峡谷。wanggengxu拍摄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号称黄河第一岛的娘娘滩。岛上只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地有几百亩,不够耕种,因此在岛外也还有他们的耕地。王副县长介绍说,当年岛曾被水淹过一次。我们在岛上走了走,感觉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王副县长带我们专门看了由他主持修建的圣母殿,此为小岛平添了一道人文景观,丰厚了其文化底蕴。王副县长是个文化人,既是诗人又是散文作家,他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王副县长也讲了他的很多构想,但限于各个因素所以无法实现。我们也很理解这个文人县长的苦衷。我对娘娘滩的印象,虽称不上茂林修竹一片仙境,也还算质朴幽静,自然本色。鲁顺民说,这里严格意义应该叫滩不是岛。在与河岸相连的河道里曾经发现汉代的文物。不管是滩还是岛都需要今后的充分开发才能发挥其旅游价值。


█ 黄河娘娘滩


█ 娘娘滩,黄河第一岛。商洛白娘子拍摄


█ 从罗圈堡远眺娘娘滩


到河曲看河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黄河在曲曲折折的峡谷中憋屈得不成样子,到了河曲段终于能透气能舒展自己的身姿了,因此就尽情地舒展尽情得宽阔。河道一望无际,犹如江南水乡之感。我们乘上了船舶去河上观光。黄河水由于上面万家寨大坝的拦截,水质已有黄色变得碧波荡漾。这和我当年去看刘家峡时的感觉相同。刘家峡也是一片汪洋的碧波啊。只是那河面要比河曲这儿更加宽阔,更像长江水面。但河曲的河道却非常优美,舒缓,蕴藉。河水更加人性,更加多情。河曲人因了这河水也就多情,所以自古河曲出美女是有其道理的。河曲的民歌和二人台的出现也是其天时地利人和诸般因素促成的。

晚上安排了我们这次来河曲要欣赏的重要内容:民歌和二人台。民歌以前多少有所耳闻,二人台是从无欣赏过,那真是称得上精彩绝伦。演员用的是地方方言表演的,我不完全能听懂,但仅凭那惟妙惟肖的动作,肢体语言,就能大致领略其要义和精髓。是夜的演出观众很多,广场里几乎站满了人,二人台一开演,观众就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每当演员讲一句道白,观众就能接下一句,或者说演员还没念出下一句,观众已替他说出,这样的场面我是第一次见识。真正达到了耳熟能详,随声附和,演员和观众上下互动的效果。令人为之感动不已。


█ 2011年8月,河曲县民歌二人台艺术团挂牌仪式上的演出


█ 2011年4月5日,非遗传承人,有着“山西民歌王”之称的河曲县辛家坪村农民辛礼生在表演


█ 中国北方民歌之乡歌会上的民歌表演


演出结束后,我问陪我们的宣传部张部长为何民歌和二人台在河曲如此受欢迎?张部长说,这是河曲的真正土特产。仅二人台剧团在河曲境内就有二十多个。常年活跃在河曲县以及晋西北一带,老百姓特别欢迎和喜爱,所以就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这次河曲的民歌和二人台能成功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是偶然的。

我赞同张部长的观点,正是因为河曲的历史,地理,人文多方面的原因成就了民歌和二人台。漫步在黄河岸边,深邃的夜空还呈现出明亮的天光,黄河就在这天光的映照下泛起一片银白,像缎,像铂,围绕在河曲县城的边缘,把县城很温情得拥抱。一湾的居民显得是那么的幸福。夜风从河面吹过,凉爽畅快,人们的心情随之疏朗明快。这就是河曲吗?这就是河曲。黄河在这里拐了个湾,湾出了别一的天地和别一的故事。

吃罢早餐我们就要离开河曲返程了。王副县长特意送我们到县城外的公路口,这个文人父母官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才华横溢,务实能干,对人真诚。他在工作之余出版了散文集《沉吟的母亲河》,送给我们每人一本,并用地道的河曲话谦虚地说,多多指正。我相信他的书肯定写得很好。他一再强调他是黄河的儿子,是在用心写黄河的。作为一个作家,有这一点就够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高海平:嘴美晋西北,放不下的岚县美食

山西非遗06:河曲民歌,民歌之乡的酸曲

河曲西口古渡,七月十五放河灯

俯瞰山西,三晋大地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如殇——唱给偏关长城的离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